艺术中心新
艺苑杂谈
当前位置: 首页 >> 艺苑杂谈 >> 正文
《骆驼祥子》影评
发布时间:2019-09-18 发布者: 浏览次数:

《骆驼祥子》经典影评集

  《骆驼祥子》是一部由凌子风执导,张丰毅 / 斯琴高娃 / 殷新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悲剧

  一个曾经勤劳坚忍,有着自己目标的人最后却沦为了社会垃圾。从前的祥子善良淳朴,正直诚实,对生活有着像骆驼一般积极和坚韧。周围的人都是做一日和尚,敲一日钟,而祥子却不安于现状,他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奋斗,他宁愿冒着极大的风险去赚多一点的钱,来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生活。他不断地追求,追求成功,追求幸福。然而即使是这样,也终究没有改变他最后的悲惨结局。  也许这才是现实,残酷、悲哀无可奈何理想和现实总是充满了矛盾,它们往往不能调和,然而它们却又同时存在。社会是现实的,它不会为了一个人的理想而改变,也不会是完美无瑕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理想不断奋斗,最终却不一定能够真正获得成功。就像祥子一样,他努力,就是为了寻求美好的生活,但是结局却是那样得悲惨。 

  (二):骆驼祥子: 一次次失败的自我救赎

  最早读《骆驼祥子》是在初中的时候,属于为数不多的语文课外书目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上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一个憨憨老实的人力车夫的悲惨境遇,一个只想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的车夫,在三得三失的人生闹剧中,走失了自己。

  这次没有读老舍先生的原本,看的是张丰毅和斯琴高娃老师主演的电影版本,一来是没有立刻找到可读的原文,二来觉得这两位演员放在现在的演艺圈,已是口碑和分量极高的演员,这部电影应该非常值得一看。

  所以我是怀着重温经典和瞻仰演技派的角度去看的这部电影,多看点过去和未来的东西是有好处的,这样就不至于走丢在当下的浑噩中。另外,我找读这本书也是有原因的,因为我突然想知道现代社会的骆驼祥子是谁,这个答案对今天的你我很重要。

  骆驼祥子一直存在,彼时是车夫,前时是农夫,那时候说的是肚子,现在没准说的是脑子。不过站在高楼上去同情弱者或者怒斥社会,那种无知左白的弱智游戏,我们是连旁观的兴致也没有的。我们只关心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让他做成他想做的事情。

  祥子的故事一直和买车联系在一起,那是他想做的事情。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是大事情,买一辆黄包车,吃一顿好饭,当美国总统,对于单个个体的人来说都是等价的事。在旁观其他人故事的时候,不随意代入自己的价值观很重要。人活一世,活的是他自己的价值观,只要他负担得起成本,承受得起结果,前后想透彻,我觉得都是牛逼人物。

  那我们就来说说祥子三次失去黄包车的经历好了,第一次失去是因为军队拉壮丁,连人带车一块被撸了,这是社会整体趋势加个人运气不好,跟你在08年六千点入股市坑个底掉是一码事,这种事发生了你就得受着。

  第二次是侦缉队员的敲诈和洗劫,这是社会风气问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唯一应该做的就是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个存钱罐里面,但考虑到祥子这是“初犯”,也可以理解

  第三次是卖车还债。要知道虎妞刚开始准备跟祥子结婚的时候是有五百块钱的,虽然虎妞不是祥子的理想选择,但既然在一起了,破罐子破摔始终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按照电影里的剧情,有五百块钱的时候没有好生经营,后来虎妞却死于凑不齐三十块钱的出诊费,这还是让人觉得挺难过的。

  但其实这也没什么可说的,既然你都将全部的钱拿去买低估值资产(新车)了,你就得承认手头没有流动资金所可能带来的风险。世上哪有什么都能拥有的事情呢?新车给你了,感情给你了,家庭也给你了,你却还是你。你早晚还是留不住的。

  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所有的故事和经历都应该是一面镜子。基于此,我们探索出来的初步的解决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把所有的钱都放在一张卡里面,万一呢?

  二、天晴的时候修屋顶,既然是经济社会,能存尽量存点,万一呢?

  三、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不要半路换理想,祥子的失败是从卖车的那一刻开始的。如果可以,尽量保持对社会整体和社会趋势的感知。

  (三):踩着中国数十年的苦难而来

  《骆驼祥子》这个名字,我想只要是上过学的人都会有印象,因为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永远绕不开的几位中国文人,除了李白、杜甫、苏轼、鲁迅,就是老舍了,而谈起老舍,也绕不开《骆驼祥子》。原著小说在我看来,不仅是堪称中国的《悲惨世界》的现实主义杰作,而且对我国文艺作品创作中“京腔”的语言艺术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部上映于1982年的电影《骆驼祥子》,也是国产电影在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品之一,不仅获得了第3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美术、最佳录音、最佳道具等奖项和多项提名,如今已成老戏骨的斯琴高娃老师当年也正是凭借片中“虎妞”一角,荣封金鸡影后。

  影片的导演凌子风,放到今天来说知道的人可能越来越少了,但他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第三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中华儿女》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表现抗日题材的电影,也是新中国最早得到国际荣誉的影片之一,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文革”结束后,凌子风也进入自己创作的高峰期,他开始把创作视角集中到现代优秀文学作品的改编上,将老舍、沈从文、李劼人、落华生等人的作品搬上大银幕,其中除《骆驼祥子》外,由沈从文作品改编的《边城》也是一部相当经典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再次斩获金鸡奖,而且获得了蒙特利尔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顺道一提,主演过《回家的诱惑》的演员凌潇肃,就是凌子风导演的孙子。

  影片的三位主演中,饰演“虎妞”的斯琴高娃老师就不用说了,《康熙王朝》中的孝庄太后深入人心,绝对是中国电视剧中的经典女性形象。饰演男主角“祥子”的,是当年才初出茅庐的张丰毅,他也正是倚靠这部电影中的表演,成功的进入了一线青年演员的行列,才有了后来《青春无悔》《霸王别姬》《赤壁》等作品中的精彩表现。此外,片中饰演“小福子”的女演员殷新可能很多人闻所未闻,但是其层次分明的表演一点不输斯琴高娃,更胜于略显稚嫩的张丰毅,事实上殷新曾在电影《大桥下面》《血,总是热的》《女间谍遗书》《一个女人命运》等上世纪等八十年代的国产电影中都有精彩的表现,后移居美国,就不再活跃于国内影坛了。

  电影的故事方面,比起现在的很多所谓的改编电影,可以说的上是相当尊重原著了。影片一开始用很短的篇幅快速交代了祥子买了第一辆人力车后被军阀掳走,后捡到三头骆驼后,卖掉了骆驼,又回到刘四的车厂当车夫,所以被称为“骆驼样子”的背景。车厂厂主的女儿“虎妞”,看上了祥子,以酒色诱惑祥子,硬成了好事。事后,祥子又羞又悔,于是去到一位颇具新民主思想大学教授家拉包月车,一是为了避开虎妞,再是想继续攒钱再买一辆车。可不久,虎妞找上门说有了身孕,纠缠祥子。本不想搭理虎妞的祥子正巧被一个特务敲诈走了所有的积蓄,为了生计只能跟虎妞返回车厂。不料虎妞在父亲的寿宴上父女反目,非祥子不嫁,最后二人不得不离开车厂,住入了贫民窟大杂院中。大杂院中,祥子和虎妞认识了为了养家不得不卖身为娼的小福子,对其充满了同情。不久后,虎妞难产而死,而小福子和祥子不再隐瞒对彼此的感情,但二人都穷得连生存都是问题。祥子发誓混好了一定回来接小福子,可当祥子满怀希望地回到大杂院接小福子的时候,才知道小福子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再入淫窟,最后不堪屈辱自缢而亡。被生活百般玩弄的祥子终于绝望,再也无法鼓起勇气面对生活,终于变成了市井之中一个行尸走肉、自甘堕落的活死人。整个故事,节奏流畅,转折自然,是一个相当规整的电影剧本的典范。

  关于《骆驼祥子》的主旨,很多人大概都知道是反映了黑暗、畸形、失衡的中国旧社会和旧社会中底层劳动人民的困难,但是对于电影《骆驼祥子》来说,它的意义可能还不只这些。凌子风导演创作这部电影的时候,正处于“后文革”时期,国人们在“文革”中受到的创伤,还没有完全愈合,就连《骆驼祥子》的原著作者老舍先生,也正是因为在“文革”期间,因《骆驼祥子》被翻译成英文而被质问是否拿了美金报酬,不堪迫害最后投湖而亡,令人叹惋。凌子风导演在建国之初、“文革”之前的电影创作中,塑造的电影人物形象往往都是高大的、光辉的,有强烈的“颂歌”性质,而“文革”之后,面对伤痕累累的社会,我想凌子风导演一定是思考了更多更深刻的东西,才会选择《骆驼祥子》这样不仅深刻地揭露社会,而且努力地探讨人性的题材。可以说,《骆驼祥子》这部电影,是踩着中国社会近当代数十年的苦难和痛点而来的,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它依然能够向我们切肤地传达那种伤痛和悲悯的情怀

  除了影片优秀的故事情节和内涵表达之外,《骆驼祥子》这部电影还有两大亮点。一个就是对旧社会市井生活的逼真再现,无论是车厂,还是大杂院,无论是街头的车夫,还是进步的学者,影片的各个方面都刻画得朴素真实,让我们能从影片中全面感受到那个时代死气沉沉的脉搏。此外,前面我也提到过,这部电影对京腔方言的运用非常地道,使得电影极具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几位演员为此都专门学习过北京话。另外一大亮点,就是片中独具特色的配乐,大量运用了京韵大鼓的元素,与影片故事发生的背景和地点相得益彰,让人印象深刻。

  演员的表现方面,我个人认为两位女演员的表现比张丰毅要好。斯琴高娃把虎妞这个角色身上的泼辣、精明、能干、世俗和其善良的个性和本质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造型略丑,但是丝毫不减风情,非常难得。实际上,电影《骆驼祥子》中,虎妞已经代替了原著中的祥子成为了灵魂人物,牵动所有的人物关系。殷新饰演的小福子,是旧社会中传统的逆来顺受、内向愁苦的女性形象,也是我见犹怜。倒是初出道的张丰毅,把祥子这个主角形象塑造得稍显呆板了一点,人物感情不够丰富和突出,祥子虽然是个善良淳朴的小伙子,坚韧隐忍,但他身上也有积极热情和愤慨反抗的一面。




艺术中心新

版权所有 bv伟德中国官网艺术学心

Baidu
1946weide伟德